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逐步实现体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本教学工作管理规定。
一、备课与教学研究
(一)、备课
1、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认真撰写教案,要熟练掌握和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师在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科学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改革的思路、方法、内容及时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4、外堂课教师,除备好本次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应科学的设计和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5、外堂课教师,备课内容还应兼顾见习生的活动内容安排。
(二)、教法研究
1、教法研究是改进教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集体备课时,担任主讲教师必须事先制定提高计划,编写好备课提纲,示范要规范、讲解要简明、教法新颖、效果明显。
3、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规范技术动作,交流教学方法。
4、教师在集体备课提高时,应大胆提出问题或见解,增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5、根据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基本技术技能,除应熟练掌握本专项技术技能之外,还应掌握一项以上非专项技术技能,以适应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
6、教学研究的内容除包括专项技术、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理论的研究和交流。
7、教师应善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工作,并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以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二、教案
1、教案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书写教案。每双周检查一次,如未完成教案或教案评定不合格者视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不完整。
3、任课教师须持被代课教师教案上课,若属同教学进度可持自己的教案上课。如提前一周接到代课通知,则由代课教师准备教案。
4.在使用电子教案过程中,不得出现抄袭、复制、雷同等不道德现象。
5、承担两门专项课及以上的教师,需分别书写教案,并执行教案管理规定。
三、体育课教学常规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上课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要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要把素质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3、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要求上课。认真备课,要求教案内容与上课的进度同步进行。
4、教师应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准备工作;上课所用场地、器材等必须提前准备好。
5、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如天气热、天气冷、考试课等)迟到、早退、旷工。特殊情况下或必要时由体育教学部统一安排。
6、教师上课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着装整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穿适合于活动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上课,不得穿短裤、背心上课,不得戴墨镜、手套、口罩等上课。
7、要求教师必须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必须有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同等条件下,教师应迎风、面向太阳站立,使学生背风、背向太阳站立。
8、教师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需按请假制度提前半天请假,以便安排代、合课,如确有急事发生应提前电话通知请假,事后补假,不得无故旷工。
9、教师不得私自调课、换课、合课、代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报请体育教学部领导批准。
10、室内外上课要严格考勤,认真点名,及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
11、上课时间不得会客、抽烟、聚集闲谈或接打电话,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不允许教师酒后上课。
12、教师应教育学生爱护运动场地器材,课后督促学生及时归还器材,对场地器材无故损坏或丢失或由于任课教师管理不善而造成器械丢失,应予以赔偿。
13、教师对本教程的执行情况由教学部组织统一进行定期考核,对教师的各项评定、业务考核、奖励、处罚等均纳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作为各类评选、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学生成绩管理
1、教师在考试中必须遵守体育课考试工作规定,对学生成绩的判定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掌握好考试的统一尺度和标准,杜绝送分、随意免试和随意扣分现象发生。
2、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和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填报学生成绩工作。做到认真、准确、及时,不得漏报、漏填、填错学生成绩。
3、教师必须使用计算机在网上录入学生成绩。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成绩登记管理规定进行登记。
4、教师应妥善保管学生成绩册,学期结束应及时统计成绩公布情况,及时了解考试标准执行情况,以便于及时修订考试标准,使课程评价更趋科学合理。
5、在上网录入成绩的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以体育教学部的统一决定为准。